文章橫幅

開山祖師行狀

誠法師行狀

撰文/明淨山住持.釋圓淨

明淨山開山祖師誠法師此生化緣臻滿,於民國107年(西元2018)8月24日(農曆七月十四日)巳時,在宣念阿彌陀佛聖號中示寂,慈容安和,世壽七秩晉三,僧臘二十一載,戒臘二十一。

童少年——質直性純

明誠法師於民國35年國曆10月31日(農曆十月初七日)生於高雄市左營區,俗姓曾,名秀麗。其父曾硯,母親曾黃堪。出生之時,祥瑞照室,柔氣香氛,其貌白淨、秀麗雅緻,故得此名。家中兄弟姊妹共十人,其中三位幼小夭折,師為長姊,上有二兄。自小性格純良,慈忍謙恭,為人忠誠,信諾守真,奉行受教。與手足相處,常是奮勇助困、退讓包容、善解和樂、主動援手、照攜至微。玩伴總愛與之同行,認為他就是自己的護身符。可見明誠法師自幼即心如淨水、口和圓滿、行事公整、隨緣利濟、端正規矩。

民國42年(7歲)到48年(13歲),就學於市立舊城國民學校。就學期間好學知識、珍惜讀物、喜樂交遊、歡欣進取、勤務勞役。放學回到家中,主動助理家務,照看弟妹,教導幼小,專意讓父母得到寬鬆,舒懷健體,少有操心,敬順至孝。

青年——溫恭淑儉

民國54年(19歲),偶於居家附近一處道廟見人學經、教法器,心生歡喜,便入內聽聞,由於其性柔和聽話,倍受先學愛護,特為殷殷教授。對梵唄音韻原本就有天份的他,有如親炙天籟,很快就學會課誦本中諸多佛讚,尤其法器一到他手,流暢得宛如水銀瀉地。音器和雅,敷湊懸河,不蔓不枝;加上圓潤清亮的美聲婉婉有儀,很快就成為道廟中青年人學習法器、唱念的最佳典範及助教。自此,誦經團爭相邀約助念誦經,並到各處寺院法會司執法器,為日後歸依佛門結下善因種。

民國58年(23歲),奉父母之命走入婚姻生活,溫柔相待、恭敬對人、淑美善意、勤儉持家,即使面對當時環境普遍性的生活消乏,依然疾風勁草,待人弘毅寬厚;育有一男二女,對孩兒更是百般照護、生教兼備,讓孩子得到良好性格的發揮。兒女見其行止,如沐春風,自然學就了不與人爭、慈心向人、常能智思、返躬自省、專學甚解,及待人主誠的處事原則。

民國64年(29歲),巧遇教授佛教經典的居士,學得了佛經的字句、認字讀音併暨簡單的佛理。雖然所聽得的佛理至為簡易,卻足以令之開懷悅性;一方面是祖師怡然自足之本性,一方面是在那知識水平不甚普遍的時代,能多得幾字佛經的認識,乃至於聽得一道理,都會感到無比法喜,如獲至寶。也因如此,對於所學之經文及法器都相當珍惜,會在短時間裡把習得的板眼全部學透——上午學得一板眼,晚上便用兩手掌將板眼重重敲打在自己的大腿上,反覆練習;隔日見紅腫的大腿,心裡仍是喜孜孜,因為同時也收穫了不再廢忘的板眼。這樣的學習方式是常有的。這種學習態度,大大地影響了出家後修行法門之學行,更為祖師德行奠定了功成的基礎。

民國67年(32歲)9月17日,於澄清堂上禮上心下固法師為歸依師,法名妙恆。祖師平日常於其歸依師所住任的寺院幫忙寺務,法會時司執法器,由於淨業守道、修養崇人、處事圓融、待人安樂、接物有秩,又深諳梵唱,因此深受其師讚許。之後,上心下固法師了解祖師萌起出家的念頭,便極力鼓進,希望祖師能留佇共弘正道,成為佛門龍象。當時因兒女尚幼,雖初萌欲行解脫道一念、曉了出家功德深的珍貴,只得「將此深心奉塵剎」的心懷暗埋,自許有朝一日真能於此生走出解脫的康莊大道——出家為釋子;答報歸依師長提攜接引、包納培植之恩。

中年——突破毅堅

民國75年(40歲)到民國84年(49歲),這段期間祖師常受病魔所擾,先有腹腔疾病、中有甲狀腺腫、後有胸腔病症,就連腳趾也生出個小小趾,走站不穩、疼痛難免,足以成患,令使危脆的色身更受重擊。雖是如此,祖師生來堅穩、意志屹立、不折不撓,帶有柔和善順、慈悲忍力的本性,常能因此而突破種種困厄難關。這不堪久存的幻軀,一生中大小手術共有九次,每每都因虔誠祈佛加被,刻劃而過,佛前立願:誠祈將此尚且堪用的色身奉獻佛門,力求解脫、覆護眾生、照庇群靈。

民國85年(50歲)(農曆十二月初八日,佛成道日),於高雄市鳥松區仁美雷音寺禮上慧下法上人為披剃尊師,賜法名本謙,字號明誠。謹記尊師對自己的出家警訓——「本然自淨、謙和利物,明因識果、誠意修真」;恪守淨戒、益群惠人、福慧併修;多行謙讓、禮敬有加、內祕深學。又以蕅益大師的《佛說阿彌陀經要解》為行門之銘:「原夫諸佛憫念群迷,隨機施化,雖歸元無二,而方便多門;然於一切方便中,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,莫若念佛求生淨土;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,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,莫若信願專持名號。是故淨土三經並行,古人獨以彌陀經為日課,豈非持名一法,普被三根,攝事理無遺,統宗教無外,尤不可思議也哉!」

平日,祖師將釋迦佛所教說之廣大精微、高深洪博的教理,一經因緣就收徹入心,化繁義為淺識,用融通的簡易法理說給人們聞教行悟。引清朝道霈法師之文《續淨土生無生論》:「因果互具,三際一時。故華嚴經,一切處文殊師利說偈云:『一念普觀無量劫,無去無來亦無住,如是了知三世事,超諸方便成十力。』故淨業行人,當拳拳致意于末後臨終一念,驀直而去,永無後念,如此成就,始是生淨土之明驗也。」為用、作願〜願我臨命終時,盡除一切諸障礙,面見彼佛阿彌陀,即得往生安樂剎;應運普賢行願,導歸極樂,莊嚴一乘佛果。

持記慧法上人所教授:珍重一寸時光、一寸命光。於外塵之中,不入色聲香味觸法,守淨六根,淨化色身中的其他身根作用。光陰不虛度,刻刻熏修淨業——持「往生咒」、念《佛說阿彌陀經》、宣阿彌陀佛聖號、解義《金剛經》,正助般若空慧;覆蘊一念淨即佛界緣起,在命終一刻受佛接引,屈伸臂頃靈光冥現,無生法忍妙悟自心,往生安養國土,得大自在。

民國86年(51歲)5月7日,受具足戒於台南市新營妙法禪寺。自誓佛陀教法一一如教奉行,尤以菩薩上求佛道、下濟眾生為先,專取四弘誓願用作菩薩比丘尼戒規範,恆記誓度眾生、斷煩惱、學法門、成佛道。自忖,為成就佛道此一矢志,應學法門來斷煩惱,亦須學法門以度眾生;由此,須專修專學法門。而佛道曠遠、法海浩瀚,亦應守真一門扣通他門,據披剃恩師所囑:專修淨土一門,即應覺知,此門徹通餘者。況多朝多代皆有弘通淨土法門、修定生慧、寂然大悟的淨宗行者,要尋一門深入,眼前淨宗要旨即是。所以,就以「念佛專修、導歸安養」為菩薩戒,自我規範。生活間,著重感恩,使前德流芳後人、淵源流長、識情報恩,讓人們在善的感懷中運生良知,風氣淳正,藉以遍見法界,法身全顯。日常裡,珍視懺悔一舉,決志改往修來——披鎧勇猛,徹行慈悲,忍度無限,精進勸發,永斷殺業,漸具眾戒;若有退轉者,彌益堅強其志,重加精進。如金剛幢不可摧毀,如須彌山不可搖動,如彼大海眾毒莫壞。行住坐臥不離念佛,抱持阿彌陀佛一舉洪名超生死,無量光壽全現圓覺除晦闇。

民國89年(54歲)9月8日,祖師所建明淨山第一道場——「明淨寺」啟建,於90年3月26日竣工。供設本師釋迦牟尼佛本覺聖容,誓弘我等本師的大慈大悲,於五濁惡世清冥除晦,教說實相中道、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於群迷。獨樹僧才弘經演道、居士善信安處正護道場,福慧共成,慈智互資。匡濟有情多生染重,津怙眾生永劫沉淪。輔正僧弟子承釋迦如來之教說,安設法華思想解、般若系列課程。引領、驅動人們喜樂聽經聞法,正視佛知見為淨業的導目。

民國94年(59歲)8月13日創辦「明淨佛化會」,任第一屆理事長(至民國98年8月12日)。初衷在弘揚佛教義理為宗旨,關懷弱勢等相類族群,促進社會和諧;著重社區化、領悟性,提供平等機會讓人們獲得清淨,穩定社會思想,傳播淳正風氣,進而引導大眾淨化身心,共建和樂安詳。

歷年間,明淨佛化會戮力施行年度中的主題——「陪伴眾學、巧運慈悲、廣結佛緣、六度萬行;智慧導行、發揮性光、實踐喜捨、普弘正教;儲備資糧、勤種善因、照見苦厄、朗徹幽闇;操持淨業、悅豫眾心、安然求進、流布佛法」,至今(2023年)第五屆,後學弟子們秉念創辦人上明下誠法師以六和敬為緣起的基礎,助人徹悟的悲懷,於內修斷染習,於外弘揚正道,落實內修外弘,成就護持三寶的利生功德。

持理「公益、慈善、教育、文化」的社會服務,賑濟枯槁、溫渥心靈。廣納眾貌,肯定如來藏;以布施為途徑,佛法與會,增益慈善交流的智德正觀;從身邊人著手,施展佛陀的教育,在生活主題中常運共貫性的法義思考,至達修心、利他;設辦心靈系列座談、應邀單元、佛學講座等項目,令建構正知見、審視身心靈的調和、鼓躍發起正精進的勁力。

民國94年11月10日,座落於明淨寺對面的「正信門」動土,於95年6月11日完工,「明淨佛化會」會址設於此。於正信門外便見一偈「明明白白了實性,淨淨澈澈見真心」,述說著祖師僧格的明淨、慈化含識的白澈;一入內,便可感知其以實智施出真心,引度群生入三摩地、進莊嚴城之妙智慧。巧運正信門場內空間,便得「般若、自在、選佛、清淨、藏經、大悲、感恩、關照」的寧心靜意與書抒心適意。

老年——孜孜不倦

民國98年(63歲),師患有嚴重恐慌症。因由是,本具情深愛重性格的他,常時與人群深交,當人們離去,總先受愛別離苦所迫,求不得因緣不要變化,於此備受煎熬,遍嚐人間極苦困厄,道不盡人生相聚苦短,戀戀不捨各種因緣的捨離。後因聽得觀音菩薩尋聲救苦之修方,便開始誦持「觀音靈感真言」,日夜不止,從不間斷,寐寤著心,持續多年,誦持五萬多遍;終於,由恐慌轉悲忍,徹底領略了生命的聖諦-苦集滅道。此後,皆向人弘佈「觀音靈感真言」的感徵事迹,輾轉相教觀世音菩薩的大悲與慈智。

民國102年5月13日,祖師因耳疾手術,術後常有耳鳴、砰聲、晃聲、流水聲等。初始,感到心煩意亂,徹夜不能眠,後經洗心革慮的一番鍛鍊,已能運用法義來化解煩惱了。先以古德法語助成自己靜心:車聲馬聲風聲水聲,聲聲彌陀;音音自性調鳴和雅。後以《首楞嚴經.耳根圓通章》「入流亡所」之入正法流、聖者流、觀音流、法界等流,將之看為圓通的修境,返聞聞自性;至此,外在聲塵不論是怎樣的音波,皆不易擾動祖師聲聲彌陀的念佛三昧之旨,由此,亦為日後端為練就一相三昧,供予充實的條件。深心領會經中所云,煩惱即菩提、生死即涅槃,本無二相分別之空理;從中體察緣起三性:「無不變性、無獨存性、無實有性」之深義。

彼時,即於佛前立願:常時念佛,並受持、背誦《藥師經》,以相應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本願功德。一念佛即消術後的疼痛感及暈眩,故而發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至心切願;愈誦經,便愈不畏懼,也愈割捨放下,常能正思惟即得心開意解,故而深切歡喜地更加著力背誦《藥師經》。一經勤力背誦《藥師經》,受佛陀慈力加被之故,耳疾術後恢復良好,深感佛功德不可量,又於佛前立願:必行願。自此,每每向人弘佈念佛必相應佛陀願海、介紹讀誦《藥師經》的功德利益,並加說觀世音菩薩給人無怖畏的親身經歷;就這樣,明立了「謹學觀音之慈心、奉行藥師之醫王、專持彌陀之聖號」的修行法門。

民國102年(67歲)12月26日,祖師所建第二道場——「印如寺」動土,於民國104年4月10日建成。祖師依天台宗智者大師所著《觀心論》「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覺為根」,認眾生本覺,透析始覺,見正究竟覺,啟開了印如寺從建築藝術中表顯佛法之物相教育性,用於明淨山執事人員的身心靈訓練,操持出佛教護法的優心品質。

策辦活動課程為導——景望佛陀本懷,籌集入藏因緣,修養內涵,服務寺院,施藝術才能,隨處學行戒定慧,隨時養德心解脫;培植善根,結下當來之世受佛教化之因緣。不忘智行悲願的菩薩行,憶持釋迦佛契機化導群生,行八正道,共成六和敬;依證空慧,顯佛法身、般若及解脫三德;入多類緣起諸法,常觀緣起性空;取證佛果因地修行之三德-恩德、斷德與智德;明因識果,觀思實相〜通貫暢行「成佛之道」。

民國103年(68歲)4月17日,祖師檢查出重疾,須進行手術,於前力行已久的修行法門,此時產生巨大功用,除了心靈異常平靜外,一切作息全照平日,依然與眾弟子晨間經行,對弟子們說:「清心養慧是修行人每天要做的;待人要誠懇,處事要認真,接物要俐落,心地要純善。要多行退讓,常懷慈悲,歡喜做常住三寶事,福慧才會增長。」這等等平易近人的開示,一如往常地出現在祖師的慈柔音聲裡,除了親切與誠懇,別無其他。4月21日進行卵巢切除手術,一般人看來是深受病魔催逼煎熬的,而祖師卻能泰然處之,並且說:「我的主治醫師是一位真具慈悲心行的高明醫師,由衷感恩她為我所做的,面對此人,我立願——必深入修行法門,做出成果,將功德迴向給她。」

之後數年,倍加致力、深耕、勤做三寶事,珍惜與每一人深結佛緣的時光;日日都在儲備淨土三資糧-信願行,也就是,隨時得以往生,得個快意。正心端想龍樹菩薩於《十住毗婆沙論》說:「待死如愛客,去如至大會,多集福德故,捨命時無畏。」《佛說阿彌陀經》亦云: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。」《徹悟大師遺集》:「一句彌陀,要在信深,蓮芽九品,抽自此心。一句彌陀,要在願切,寸心欲焚,雙目流血。一句彌陀,要在行專,單提一念,斬斷萬緣。」祖師其行,皆是文句的詮表。

民國106年(71歲)10月24日,祖師所建第三道場——「本謙寺」興造,109年1月22日竣工。祖師導歸極樂,欲宣阿彌陀佛之願海,據此,建淨業道場,共會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的勝因,勤勉眾人將有漏轉淨智,先入安養國親近大善知識阿彌陀,同登妙覺。依學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》所云的三世諸佛淨業正因:「一者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、慈心不殺、修十善業;二者受持三歸、具足眾戒、不犯威儀;三者發菩提心、深信因果、讀誦大乘、勸進行者。」空間配設——安養、學士、上蓮、等妙……,供人們專修淨業、專辦淨課、專入淨土。

民國107年(72歲,虛齡73)1月25日,祖師特感色身不可住,見四大假合幻軀散滅之前,加緊往入安養國土的前行功課,並教導弟子:「向佛祈求,佛慈廣大,必定加被;而,色身仍有變化,實屬諸行無常,尤應曉了凡物皆必生住異滅,定有成住壞空的走程,不可埋怨,更不應墮陷邪思。」弟子受教醒示,共行精勤、深度的懺悔法門,殷重懇切,即日起「行道藥師門」——日日讀誦、抄寫、持咒、念佛、禮拜《藥師經》,思惟其義、演說開示、念彼如來本願功德;生無垢濁心、無怒害心,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、慈悲喜捨、平等之心,鼓樂歌讚、右遶佛像。稽顙叩求「佛力加被,令使病苦消除,所求滿願;尤其,臨終無障礙,彌陀慈力遠相迎,正念現前,無色身苦患,隨即往生彌陀安養國土,蓮花清淨,妙法出生。」

民國107年2月6日開始密集性地進行一系列錄音,由祖師擔任維那,期能保存祖師慈柔清亮的音聲,更留下那用梵音妙心供佛的誠敬與至意,終有《金光明懺齋天科儀》未及錄製,特交代弟子「之後必將此部完成」,以供人們作學。面對色身催逼,祖師淡然看待,只想著還沒給誰滿願,交代法眷弟子們儘速完辦;又囑弟子當珍惜出家因緣,要奉行受教、精持戒法、慈悲待眾、專弘佛道。

6月12日,祖師做完最後一場個人法會,仍司執維那,向佛誠祈受拔者得超昇淨界、親見彌陀、安養永恆。這期間,凡有個人法會,亦皆領執維那,說是要與人廣結佛緣;遇常住年度法會,每場皆司維那,表示要把握與大家共會一堂修學的光陰,並願人們消災解難,進而增添福慧;出家眾們外出執行三寶事時,總回應著「大家要從柔和中表現智慧,自利利人,不必急著回來,我可以留守作三寶事的。」足見祖師的自在、安樂、廣結佛緣。深信!祖師之修為切切應和了彌陀本願——正處在此一期生命倒數計時的祖師,表現於身口意的,全是慈悲、喜捨、柔和、忍力,在在說明著「無生」,講述著我們的開山祖師上明下誠法師必是極樂人,此境已明。弟子們親聞歷境,甚覺慶幸,作珍貴想,祖師修為之高,我等必當從學,共入彌陀願海。

7月25日,祖師因嘔吐不止,便向弟子囑說:「我去醫院好了。」那平穩如常的音聲,表顯出完全視色身敗壞於度外的豁達,光是聽聞,都深受其三昧力照被,更何況親臨現境的幸兒,自是永生受用。

8月24日(農曆七月十四日)上午十點半,祖師詳光示寂,異香天樂、瑞相頻現。承得八大菩薩照臨接引,示其道路往趣阿彌陀佛的願力世間——極樂安養國,滿自所願。昔日祖師背誦《藥師經》時,即向八大菩薩祈求:願乘空而來,示引往入極樂世界,親見彌陀。此八大菩薩其名曰:文殊師利菩薩、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、無盡意菩薩、寶檀華菩薩、藥王菩薩、藥上菩薩、彌勒菩薩。

弟子感念八大菩薩接引祖師往入阿彌陀佛的願力世間——極樂安養國,丹忱發願:「誓以釋迦如來之教說,依觀音菩薩之心行,據藥師如來之本願,宣阿彌陀佛之願海,施展明淨山開山祖師上明下誠法師慈柔的手,覆護眾生,照庇群靈,恭拜師承,悲懷大用。」以感報佛恩昊天罔極。